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go.huanqiu.com/news/tour/2019-04/14809276.html?agt=15434"
【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蔣豐】在日本,約起來是一種生活方式,人與人的交往,可以說到了無約不成的狀態。 《環球時報》記者的一位華僑朋友,娶了一位日本妻子。不久,他們生下一個小寶寶。夫妻兩人忙忙碌碌,事業有成,購買了一棟小樓,他們住在樓上,請日本丈母娘住在樓下。這樣,日本妻子外出的時候,就把孩子托付給母親照料。誰料,有一天,日本丈母娘翻臉了,大聲地說:我以后堅決不會為你帶孩子了!原來是日本妻子把孩子交給母親照料時說:您就幫我照看40分鐘,我會準時回來的。但因為手頭工作脫不開身,這位日本妻子一個多小時后才回來。她媽媽說:你這是不守約定!我最討厭不守約的人!所以,我不會為你帶孩子了!記者的這位華僑朋友感慨地說,這要是在中國,丈母娘都支持女兒的工作,巴不得幫助女兒多帶一會兒孩子呢,怎么會有守約之說呢! 無獨有偶,東京一位中餐館的華僑老板娘最近也有些心里不愉快。女兒不久前與一位日本男人結婚了。她知道女兒日常不喜歡做家務,就對女兒說,把你家的鑰匙給我一把,我有時間會去幫助你收拾一下房間的。女兒直接干脆地回答說,不行。您不和我約好,是不能來我家的。接著,她告訴媽媽:我的日本婆婆有時候也會到我家來送吃的。她在樓下看見我們房間亮著燈,就會上樓來把自己做好的吃的放在我們房間的門口。然后我開門看見東西,就知道是日本婆婆來過。我開始心里有點過意不去,但日本老公則說:不要在意這些。她沒有和咱們約好,就不能來打擾我們。 說起來,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在日本生活、學習、工作期間,也有很多約的經歷。比如出去采訪,事先要預約,要遞交采訪申請,要確定采訪對接人,要預約時間、人數、所帶采訪器材,重要的場所,還要事先報告車型、車色、車號。 此外,日本每到年底年初,商場的暢銷商品之一是日程本。日本職場人員習慣把每天的工作日程都記錄在日程本上,同時把預約進來的工作,也都事先一一記入進去。這樣,每到遇到新的工作時候,大家都習慣地說,請讓我先看看日程本啊! 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到醫院看牙的時候,事先也要進行預約。看牙的前一天,醫院的護士還會主動打過電話來,確認第二天是否能夠如約到醫院。如果是臨時有事不能去,當事人就一定要事先打過電話去取消預約。也就是說,取消預約也是預約社會中一件重要的事情,否則就會失去信用。 還有一件事情不吐不快。《環球時報》記者最近喜得孫子。但是,每次看孫子之前都要和在日本商社就職的兒子預約時間。兒子雖然幾乎每次都是盡量滿足,但爺爺看孫子需要預約這件事情,還是讓記者耿耿于懷。 日本是什麼時候成了一個預約社會的呢?一位日本朋友這樣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解釋說:農業社會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憑著看太陽而生活的。工業社會是按小時工作制而生活的,人們對時間的觀念有了很多變化,因此出現了預約。明治維新特別是二戰后,日本學習西方,社會上也流行起預約制。現在,日本核心家庭越來越多,對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規律也越來越尊重,預約制就成為約定俗成的社會時尚了。不懂得預約的人,就是一個沒有禮貌、不掌握社會規則的人! 記者的結論則是,日本社會的預約制稀釋了親情。
關鍵字標籤:日本旅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