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www.tmtpost.com/4214936.html?rss=qq"
摘要:低齡留學生送出國外的越來越多,那么K12階段家庭如何完成理想的教育?“留學教育,某種程度上也是父母的一次‘再教育’。”7EDU創始人劉君送到國外留學的中國孩子們,如今越來越低齡化。送小孩出國讀中學甚至是上幼兒園,不僅是一線城市有經濟實力家庭,省會城市、二三線城市的家庭也在匯入這股潮流。K12階段的低齡留學生群體,日益龐大。教育部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8年度,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.21萬人,同比增長8.83%;另據CCG發布的報告顯示,在世界主要英語留學目的國,中國基礎教育階段(K12)留學生占比,都位居該階段國際學生第一位。但問題也隨之而來。思想上不夠成熟,價值觀未完全形成,加之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差異,小留學生在國外遇見的挑戰,似乎遠大于成年人留學群體。與此同時,在中國經濟崛起的這十年來,留學生畢業后回國,無論繼續讀書還是就業,成為另外一個顯見的潮流。據教育部統計,2018年,全國海歸人數為51.9萬人,同比增長8%;而統計1978年到2018年之間留學生總數,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群體已經高達84.46%。在面對多重挑戰,以及留學人員歸國潮的大趨勢下,我們還有必要花費如此大的時間和精力將小孩送出國接受教育嗎?美國K12教育機構7EDU創始人、同時也在2019T-EDGE全球創新大會擔任分享嘉賓的劉君老師,就上述話題接受了鈦媒體采訪。從早年執教新東方,到現在美國教育領域創業,劉君作為中國留學教育市場十年變遷的見證者,對中美兩地教育行業有近距離觀察,她從低齡留學趨勢、留學后選擇及留學生父母再教育等方面談論了這個話題。以下是對談實錄,經鈦媒體編輯:陪讀媽媽成為新潮流鈦媒體:近兩年留學行業發生了哪些比較明顯的變化?劉君:現在的陪讀媽媽越來越多,是近些年的一個變化趨勢。我也確實看到美國的語言學校,或者是職業技能學校,為了解決陪讀媽媽們的語言問題,或者能力問題,以及再就業問題,促進了這類的技能學校的發展。鈦媒體:陪讀媽媽會在國外遇見哪些具體的困難和挑戰,你怎么去幫助她們解決這些問題的?劉君:挑戰還是蠻多的。第一個最大的挑戰是語言關。因為很多媽媽的英語不是太好。在美國的學校,媽媽要登錄到孩子的網站上去專門看到孩子的一些成績的匯報情況,這系統和學生的系統是分開的。這種情況之下,媽媽可能看不太懂,這個時候可能需要有大量知識。比如說,我們會給他提供翻譯。但翻譯只是一部分,更多的是一種再教育。需要培訓她怎么樣去理解好學校的作業布置,以及怎么樣能夠支持和配合學校幫助孩子。還有一些學校要求作為義工參與一些活動,以及等等這些跟學校配合的這種方面。另一方面,我注意到這些陪讀媽媽的社交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。因為語言不通,他們很難融入到美國的社會。這樣的情況,我們會辦一些自己的學生媽媽的聯誼活動,讓他們認識更多同類,她們有會惺惺相惜或者是經驗共享,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和反饋。鈦媒體:陪讀媽媽群體增多,是中國社會的特殊性,還是都有的全球的普遍現象?劉君:不止是中國,這就是一個普遍的現象。我們有接觸到很多地區,例如新加坡、南非等這些國家都有,包括有很多的美國的父母。還有一些,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學生是打冰球的,他就會跑到加拿大那邊學習,父母去陪讀這樣的情況。所以,我覺得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樣的,分拼的和不拼的,順其自然的或者說愿意傾盡一切去幫助孩子的。那些愿意傾盡一切去幫孩子的父母,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一樣。鈦媒體:您怎么評價陪讀媽媽越來越多的現象?劉君:這可能代表我們對于高質量的教育資源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。這種強烈就體現在家長愿意花更多的精力,以及犧牲這么多,去為孩子找一個更好的機會去接受教育。這對于國內教育從業者來講,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。他們可以去發展更好的國際學校,或者有國際化視野以及教育理念的學校,或者提供與跟美國的接近的國際課程。鈦媒體:國內家長看中的是海外優質的教育資源,那么,美國中學是否會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,是陪讀媽媽不清楚也不會應對的?劉君:比如說,美國的學校也是有好壞之分的。很多時候大家都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是,一般來說公校往往沒有私校好,那么,也有很多人愿意去為了上公校去美國。其實美國的公校有非常多的問題,我就不一一贅述了。另外,美國基本上的理念是不補課的。所以我經常跟學生講,你在中國你再懶,再不愿意學習,你也差不到哪里去,因為有家長和學校聯手起來把你往前推。但是在美國不是在悄無聲息中完成兩極分化。所以說如果孩子本身缺乏動力,或者父母不知道該怎么引導的話,去了美國之后,就給他了一個特別好的理由,順其自然吧,會變得更加后退。另外一方面,我在問家長他們為什麼選這所學校的時候,很多都會告訴我說,中介告訴他要去一個華人少的地方。你為什麼要想在地球找一個沒有中國人的地方?那是沒有這樣的地方的。那么小的孩子送到一個沒有中國孩子的地方,沒有認同的族群去融入會讓他更難受。你想要語言環境,逼著他去說,就算他跟中國孩子在一起,他的語言還是有可能會提高。你現在又加了一個新的問題,他可能就選擇不說了。留下or回國,首先該找到自我鈦媒體:現在有一個趨勢歸國潮,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歸國。特別是低齡學生出國,花費很比較大,還不一定能留在當地就業,而且,在國外的成長經歷可能導致他的三觀和國內差別很大,回國之后需要調整和適應。您認為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還有沒有必要出去?劉君:實際上,這要看這個是從什麼角度看待整個問題。如果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你能夠有一份好工作,有一個好家庭,那出不出國沒什麼區別。因為你在哪兒,你都可以有這樣的方式,反而在父母身邊是有更好的優勢。關于歸國的潮流,我覺得哪里有機會去哪里,大家都知道很多的機會都是在國內的。學完的一定的東西之后,回國報效祖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而不是一個失敗的選擇。你不能為了留而留,你留是為了什麼。我也遇到了一些學生在美國待了很多年之后,都已經拿到了綠卡,在當地有非常好的工作,最后辭職回國創業。我也有遇到一些孩子,他的思想和價值觀還是比較偏國內,他就會在美國待著很苦。父母是不是要送孩子出去?增長見識方面肯定是有好處的。在應試教育下教育出來的孩子,焦慮感比較重。很多國內的孩子去美高上學就比較兩極化。有一些特別的自信,還有一部分在國內很優秀了,但是總覺得自己不夠好,因為整個大環境在比,排名、分數等。如果不想再有這種焦慮,想讓他換一種價值觀人生觀,你可以把他送出去。但是這也會存在另外一個問題,他的價值觀會跟你的家人不一樣。因為你總希望讓你的價值觀輸入給他,他能夠聽你的,或者是跟你在同一個面上。舉一個例子,我們有一個學生在斯坦福大學讀醫學,醫學專業中間有一個間隔年。孩子提出去南非去支援當地的醫療隊。這個事情是挺危險的,他媽媽強烈反對我供你供到了名校,要畢業了竟然做這樣的事情,你其實完全可以去一個非常高收入的地方。孩子后來的回答,讓媽媽也人生觀得到了震撼。孩子說,那你覺得誰家的孩子適合去呢?他的境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已經不和父母在一個層面上。他媽媽從個人角度來講,不管誰的孩子去,反正我的孩子不能去。孩子的價值觀就是要幫助別人,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,這本身也是學醫的一個最初的出發點。她媽媽又感到非常的佩服和震撼。這里面有非常多的復雜的情緒。所以,我覺得這是一個綜合性考量的問題,不是一個簡單的投入產出回報比的問題。鈦媒體:現在國內送小孩出去上學的需求很旺盛,而且送出去門檻好像也沒有那么高。送出去之后,比如說K12學習畢業之后,目前是有大概幾種出口?劉君:送出去是一個特別容易的事情,但是送出去之后落點是因人而異。最好不要去分析排名,因為排名高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。這個落點應該沿著每個孩子成長軌跡去設定,而不能統一的按照排名、區域和專業來走。比如說,我們都知道ComputerScience(計算機科學)是非常火,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。我們根據孩子的性格特質以及他想要的發展路徑,去挖掘他特有的潛能,Passion。這是西方教育的精髓。如果你還拿著一種就是要考清華北大的心態去留學,那要問你,為什麼還要留學?大部分高中生畢業之后,基本上都去了正規的大學。也有一部分他會去繞一個道,所謂的中介近年來一直在推的捷徑,通過先上一些大學,然后再轉到名校,但其實這里有非常多弊端。還有很多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后,可能沒申請到特別合適的學校,可能就轉站去了澳大利亞或者英國,甚至是回國。鈦媒體:留在當地或者回國,其實是看學生的個人的選擇?劉君:對,這是中西方基礎教育挺大的不同。在國內是我給你定一個目標,然后把你往那個目標培養。西方教育是我要去發掘你內心的一個動力,你自己告訴我你的目標是什麼,你自己走過去,你需要我幫什麼,我來幫你。鈦媒體:如果談談具體的案例的話,假如一個學生到了做選擇時自己也很困惑,您會依據什麼來判斷?會給到什麼建議?劉君:通常美國大學屬于寬進嚴出,一般來美國上高中,進大學的機率都比較的大。但是也確實有一些極端的情況。我有一個學生剛到美國的時候,他告訴我第一句話是,我是帶著榮耀來的。他在國內學校是三好生,都是第一名。中國學生只要你優秀,所有的老師都對你好,所有的事情都會給你開綠燈。到了美國后他發現,成績好老師并不優待。另外,再加上語言的不通,他有非常強的失落感,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寶寶了。沒有了這種過度的關注之后,他就開始成天打游戲。當時我就給他父母建議,應該讓小孩去休學一年,讓他去打游戲,打到他不想打為止。這是一個比較有風險的選擇。好在他父母的經濟能力方面比較好,另外他們比較認同孩子的性格發展不能擰著來的理念。于是他就一直打游戲,打了有一年。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講,不想打游戲了,我要學習了。我跟他講,只有學習是不夠的,不是說只要學習好,就可以不用做家務,志愿活動一次都不能逃。他的觀點轉變也蠻費勁的。比如說,去做志愿活動,他說,這不就顯得我有愛心嗎,我可以做其他的事情顯得我很有愛心。我說,不是要顯得你有愛心,是我們真的要知道你是不是有愛心。一個人沒有愛心,怎么活下去?我記得給他安排老年公寓的活動,他去了之后,兩手一攤在那兒站著。當時那邊的人都不打算要他,因為他什麼都不干。美國有一些老頭和老太太,有很多人生的閱歷。當時有個老兵給他講了個故事,他是怎么揀回半條命的。老兵他沒有媽媽和爸爸,是一個棄兒。我的學生聽完之后非常震撼。所以后來他就開始去陪聊,也聽別的老人給他講故事。之后,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變得比較的豐富。他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,不再那么傲慢。我最感動一件事是,在圣誕節的時候他寫了一封信給那個老頭,寄過去之后發現,老頭已經離開了人世,當時他就哭了。我之前對他印象是一個自私冷漠的孩子。經歷了這些,他開始不斷地去思考人生。后來大學申請的時候,他把養老院的經歷寫到了申請文書,思考用什麼方式解決老齡化的問題。他最終選擇了回國,去服務養老院產業。我們的內心都需要找到人生的意義,每天的奮斗是為了什麼。你跟小孩講要考上好大學,為什麼?你可以找好工作。為什麼?你跟他說可以掙錢。他會覺得,我爸媽有錢,我已經不需要掙錢了。鈦媒體:可能他的情況特殊性在于他的家人比較開明,以及家庭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。但很多家長將小孩送出國是有很強的目標感的,比如說就是為了上名校。這樣的情況下,你們一般給出什麼方案?劉君:這種情況其實我比較少接。因為如果說你只是讓我把小孩變成你想要的樣子,其實你本身是忽略了孩子的。而教育本身是孩子的事情,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可以說,我就可以把孩子打造成什麼樣子。當然,也有很多個體正好長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,這比較幸運,但是大部分都不是這樣子。更多的時候,我們是會做兩部分的工作。一部分我們真的是要讓父母明白,孩子的教育,是你要真的讓他成為一個有他特色的樣子,要傾聽孩子尊重孩子。要去協調出父母與小孩的和諧的點。有的時候差別還蠻大的,有的父母想要孩子接替家族的產業,但可能就想完全去想去做NGO。鈦媒體:家長們相信,在北美地區,或者說我追求的這個教育體制和教育效果是好的?劉君:沒有辦法保證,就像沒有任何的醫療機構保證藥到病除一樣。我經常問家長一個問題,如果我告訴你,你的孩子未來就一定是失敗的,你今天還會去做努力去培養他嗎?大部分的家長回答都是,會的。沒有幾個家長說即便我的孩子是一個loser,我也不會去挽救他。你看到的那些不好好學習的現象,這個是果,你要去找因。所有的技能都是有執照的,只有父母這個崗位連執照都不用考......這個情況之下,我會發現不同的父母,他的價值觀人生觀反映到孩子身上,真的是有特別大的不同。我認為,教育的核心本質是也是父母自己再教育,K12階段的留學生教育也一樣。低齡留學的本質是什麼?鈦媒體:現在中美關系日趨緊張,一些學生申請出國,被院校錄取之后在簽證環節遇阻。您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,赴美留學還是一種好的選擇嗎?劉君:經濟問題應該與教育教育分開。主要是看父母和小孩自己的想法。可能高等院校一些專業會受到影響,但是基礎教育是不受影響的。鈦媒體:當前留學申請人數是逐年攀升的,但是美國名校的招生的人數卻沒有明顯的變化,這意味著我們每年出國申請難度更大了。和以往相比,現在留學申請的難點發生了哪些變化?劉君:競爭會越來越激烈。美國教育的一個特點是,好大學都是一樣的,不分排名。你說前30大學和前50大學有什麼區別?排名第50的和排名第60的有什麼區別。其實沒有什麼區別。有好的專業,好的職業愿景規劃,以及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,才是最關鍵的事情。大家都想去最好的學校,我經常跟大家講,不是說要去好的學校才能成功。美國的大學其實很懶的,他就是要去找那些一定會成功的孩子。所以說,要發掘自己的潛力,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去哪個學校都可以成功的人。想要成功申請美國名校,確實要活動好、學習好,大家都把這個當成一個公式去套。但其實忽視一個問題,真正能夠去做好活動,且還能夠把學習很好地完成,這些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學習力和時間管理能力,以及自我約束能力。優秀的孩子為什麼能做這么多東西呢?絕對不是別人推著走,或者是安排和設計的。一個孩子喜歡一樣東西,你是不需要去催他,只需要引導。相反如果不喜歡,你怎么威逼利誘,他都不可能去做到。所以要去因材施教,量力而行。鈦媒體:美國名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有沒有發生一些變化?劉君:沒有什麼變化,只是說現在變得越來越聰明了。以前學生的申請可以稍微包裝出來的,現在越來越多學校討厭包裝的痕跡。比如說,一個學生去到了某個貧困地區,打了一個口井,為當地帶來了方便的水源。但美國學校會考慮,這是不是一個16歲孩子可以做的事情。如果不是,拼的就是孩子背后的資源。美國教育也是希望教育公平,也是希望能夠規避這些事情。有時候在文書上,經常會有家長問,能不能給我們弄得更好一些,甚至是不是能幫我寫一篇。但其實文書沒有必要去改成一個像30多歲、或者是文學功底深厚教授的文體,它就是應該是一個孩子寫出來的樣子。鈦媒體:K12階段和大學階段的留學需求,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?劉君:7至12年級的學生,他要找準方向,且把這個方向拉長、突出,如果這個階段找不著方向,后來的路會比較麻煩。0至7年級,基本上是什麼都試,隨便試,各種試,但是這個過程中你要去觀察他。其實7年級之前,就應該是定性了,所以長期規劃應該從那個時候開始。高中三年突然改變,只是少數。從K3開始到K10-12,相當于將近10年的規劃。這個過程中要找到他的興趣、特點,包括在課程中的興趣特點。鈦媒體:近些年出國留學人數在增長,但是增長率在下降,很多留學機構提出了挖掘留學后市場的概念。您怎么去定義留學后市場?它可能會存在哪些潛在的新的機會或者遇見哪些問題?劉君:留學教育市場真的是像接力棒一樣,你這一棒做完,你其實要交給下一棒的人來做。但是我也看到確實有很多機構像每一棒都是由自己做的。這會有很多的問題,因為所謂的留學后市場,當學生去一個新的環境里,他需要的是一個新的熟悉當地環境的機構來接棒,這個才是最適合的,而不是去遠程的服務對方。所以我覺得國內機構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留學前。他出國之前應該有更好的培訓,這些可能是蠻好的市場,國內的機構可能更多應該在這方面發發力,能夠讓的孩子有一個非常充分的準備。鈦媒體:留學生的家庭在北美當地如何選擇K12服務機構,北美當地的服務機構否成熟,你作為華人,有哪些競爭優勢呢?劉君:我們可能更懂華人的需求。7EDU更像介于一個北美機構和國內機構中間。因為我們的創始人一個是中國人,一個是華裔,在理念上有一個互補。我們也把中西方的一種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,我們既不像西方那樣,順其自然不管你,也不像中方這樣,說我不管你是什麼材料我都要把你推上去。我經常會跟大家說,我們不想做最大的機構,我們想做最好的。因為最好就意味著你是最用心,最努力,質量是最靠譜的。但是最大的,沒什麼可自豪的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所做的事情關系到的客戶,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,買了以后不行,我可以再買別家。對每個孩子來講,時間是不可逆的,選擇教育機構是需要非常慎重的。我希望所有的同行都要去考慮這個問題。(本文首發鈦媒體,采訪|李程程、蔥蔥,撰文|李程程)()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鈦媒體微信號(ID:taimeiti),或者下載鈦媒體App
關鍵字標籤:https://www.funglish.com.tw/菲律賓語言學校推薦!/
|